孩子吃的魚吃對了嗎?

近年來常有有關魚的污染的報道出現,到底那種魚安全又營養、更適合孩子食用呢?自小媽媽就常說我們要多吃魚, 說吃了魚會變得聰明。 其實吃魚真的會變得聰明嗎?
魚中含有一定量的能促進大腦發育的ω-3多不飽和脂肪酸-DHA, 它不僅能增加腦血管彈性,提高記憶力,還能促進視力, 對視網膜光感細胞成熟有重要作用。此外,魚肉還含有15%-21% 的易吸收的完全蛋白質, 以及豐富的維生素A、維生素D、B族維生素、牛磺酸和鈣、碘、鐵、鋅、鎂、硒等礦物質, 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非常有益。
面對種類繁多的淡水魚、海水魚, 媽媽們該如何選擇呢? 相比于成人, 寶寶的消化能力、對毒素的耐受和排出能力較弱, 所以他們更適合吃肉質細嫩、無細刺及含抗生素、重金屬少的魚類。從營養角度來說, 海水魚和淡水魚的營養差別並不大, 但海水魚中"聰明素"-DHA的含量較淡水魚高。 在口味上, 淡水魚土腥味較重, 而海水魚肉質則更加鮮美, 而且在製作輔食時,不能加鹽、醬油等調味料, 所以自帶鮮味的海魚更容易被寶寶接受。 更重要是, 海魚一般沒有細刺, 大多數只得一根主刺; 而淡水魚一般細刺較多。 當然,這不是絕對的, 細刺較少的淡水魚也可以作為寶寶的輔食材料。
除了營養和口感外, 魚肉中是否含抗生素、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汞(水銀)是媽媽們最擔心的問題。對小孩來說, 汞超標危害尤其大, 除了會引起腎病綜合症外, 孩子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也會受到損害。因此,應儘量選擇汞含量低的魚。
如何為寶寶選出新鮮、好吃的魚?
1。 買魚時最好選擇長到八成大的,避免買太大或太小的,因為八成大的魚按"魚齡"來說, 正好處於"青春期", 肉質飽滿,味道也最鮮美。
2。 最好按照每種魚的產卵季節選擇。因為魚在臨近產卵期時, 其體內儲存的脂肪和營養物質最為豐富。這時肉質也最鮮美。
3。 對於一些自然生長的魚類來說 (養殖的淡水魚除外), 我們可以根據其洄流特性選出適合當季吃的應季魚。 譬如春秋季可為寶寶選擇三文魚、虹鱒魚等, 夏冬兩季可選帶魚、秋刀。 淡水養殖的鱸魚、黃辣丁(黃魚)等一年四季都很豐富, 可以跟海水魚輪流搭配食用。
4。 在超市冰櫃發售的龍脷魚、銀雪魚等冷凍魚, 也是寶寶較好的魚類選擇, 但有時會被價錢低廉的魚冒充。 銀鱈魚和油魚, 真正的銀鱈魚鱗片細膩平整, 肉質雪白, 而油魚鱗片粗糙不平, 肉質發黃。 油魚的脂肪有90%以上是蠟油, 很難被消化, 寶寶吃後可能會出現腹瀉、嘔吐等症狀, 所以並不適合食用。
龍脷魚和巴沙魚魚身較薄, 紋理清晰, 背面平整, 煮熟後肉質緊密, 口感鮮美,多不飽和脂肪酸 (DHA等)含量高。 而巴沙魚為鯰魚一種, 是來自越南的淡水養殖魚, 肉身較厚, 紋理較深, 背面粗糙不平, 肉質鬆散, 有土腥味,多不飽和脂肪酸 含量較低。兩者做成魚片後極相似, 所以價格平宜的巴沙容易成為龍脷魚的"替代品", 媽媽們挑選時一定要看清楚!

發佈評論